隨著反季節栽培的日益普及和農民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,地熱線溫床育苗在各地早熟栽培(特別是蔬菜、瓜類)中運用得越來越廣泛。但地熱線溫床育苗易產生下述問題,常導致育苗受損甚至失敗。 1、茴床長度與電熱線長度不匹配。常用地熱線有800瓦、100米和1000瓦、120米兩種規格,苗床應根據電熱線的規格設置長度,使地熱線的接頭處在大棚的一端,便于并聯,否則電熱線的接頭可能處于苗床中間,使接線非常凌亂,不便操作。使用 100米地熱線,苗床長度宜設為25米或50米;使用120米地熱線,苗床長度宜設為30米或60米。 2、地熱線短路或斷路。在地熱線鋪設過程中不規范操作,或使用未檢測的舊線,常引起短路或斷路故障。斷路主要是因為絕緣層完好而其內的電阻絲折斷,不易被發現。短路一是因為鋪線時電熱線有交叉,通電后局部高溫烤穿絕緣層而發生短路。二是因為地熱線絕緣層裸露(多為舊線收藏不良遭受鼠害或操作過程中絕緣層被割玻),通電后火線接地形成閉合回路而短路。地熱線斷路會造成床內溫度不一致,不匣統一管理,重者毀床;地熱線短路則苗床無法通電,重者還會燒毀電路、變壓器,甚至有觸電危險,造成事故。 為避免上述情況的發生,苗床布線之前必須認真檢測并維修電熱線,防止播種后發現問題而毀床,帶來較大損失.檢測方法很簡單,將電熱線完全浸入水中(好的是淡鹽水),露出兩端線頭,用萬用電表測一下電阻值,1根1000瓦的地熱線電阻值約 48.4歐姆,1根800瓦的地熱線電阻值約 60.5歐姆,若電阻值無限大(很大)則表明地熱線斷路;若電阻值明顯小于標準值,只有幾歐姆,則表明電熱線絕緣層有破損,用于苗床有短路的可能。維修方法:對于斷路電熱線,通過折線檢查(折斷處沒有韌性,絕緣層常有折痕),查出斷口,從斷口處剪斷并各剝去兩頭絕緣層2~3厘米,從一端套人專用修復套管(一般每組新線內都配有1-2根套管和2~4粒焊接膠),牢固且平滑連接電阻線,將絕緣套管移到接口處套住裸露部分,再用電烙鐵將焊接膠熔化密封住套管兩端,使之不漏電、不進水。如果沒有專用修復套管,也可將醫用輸液導管截成5~8厘米長的小段代替,用修電器的焊膠封口。對于短路線,主要是查出電熱線裸露處并用上述套管修復,防止電阻線從裸露處接地短路。注意,每組線的斷口不宜超過2處,每個斷口處連接時縮短線長不應超過10厘米,否則電熱線功率變化過大,應予淘汰。 3、溫床不“溫”。有些地熱線溫床通電后,溫度上升很慢、下降很快、溫度達不到高溫需求等,表現為出苗遲緩和僵苗,耗電量很大,即溫床不“溫”。 導致溫床不“溫”的原因:一是扣棚時間偏遲,地溫很低,通電后棚溫上升慢。一般要求育苗前20~30天扣棚,以提高棚內地溫,如長江流域西甜瓜早熟育苗時間在2月初,則扣棚時間不宜遲于1月上旬。當然,如進行茄果類育苗,由于播種較早,只要不移缽換棚就不存在扣棚偏遲的問題,只須事先布好線,必要時通電即可;二是棚膜偏舊或大棚封閉不嚴,漏熱嚴重;三是布線偏稀,一般要求線與線間隔10厘米左右,畦面中間略稀兩側稍密,棚中間略稀棚兩側稍密。一根1000瓦、120米的地熱線可布約8~10平方米苗床;四是地下水位偏高,熱量流失較多,大棚四周應挖40厘米深的排水圍溝,棚內溝、畦分明,深溝高畦,便于濾水,地下水位高的地區更應如此;五是床底隔熱不良,布線之前必須修平床底并均勻鋪灑2-3厘米厚的鋸末或谷殼用于隔熱,冬季溫度越低的地區,隔熱要求越嚴;六是地熱線鋪埋過深或營養缽過高,苗床先鋪隔熱層再布線,之后用細土均勻蓋住電熱線,蓋土厚度以剛好不見線為宜,線上擺缽,缽高10厘米左右。若布線過深或營養缽過高,則熱量不易傳導到畦面,床溫難上升。 4、高溫線苗。采用地熱線育苗后,若底水澆得過多,管理稍有不慎就可能形成高腳苗,加之早春冷空氣活動頻繁,易誘發猝倒病或造成弱苗、僵苗等。地熱線溫床可安裝自動溫控器,根據不同生育階段的需求:設置不同溫度。也可在苗床上放1支地溫計,通過調節通電時間來控制苗床溫度。
淺析大棚壓膜線的使用方法 大棚壓膜線的正確使用方法你掌握了嗎?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大棚壓膜線使用方法 : 使用注重事項: 1;該產品膜表面有印刷文字,印刷文字面應在棚外,若扣棚相反,流滴成效將受影響,請注重。 2;運輸和使用時應防止磨損。尖物刺破和劃傷。 3;上棚時,膜要 輕輕伸展平滑?嚲o,不應有皺褶。夏季高溫時注重薄膜表面粘合,未使用前注重保存。 4;大棚壓膜線等處易受磨損,使用大棚壓膜線要緩慢拉緊,拉緊處應使用專用輔助材料。 5;棚內應覆蓋地膜或采納微滴灌設施。 6;本產品嚴禁使用硫磺熏蒸和直接接觸酸性農藥。 7;儲存期從生產日期起不超過12個月。 8;本產品儲存時應放置陰涼干燥處,遠離熱源,禁止日曬雨淋。 9;合格證注重保存,產品在使用過程中如有質量問題,憑此證和發票及時和經銷商聯系 |